凉山新闻联播 | 刘晓博到德昌督导调研防汛防地灾等重点工作
那么是不是不民主就一定腐败?不一定。
许多评论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倒流是不自然的(他们其实是说这不道德)。由于它们对本国经济份额日益下降负有责任,还会有更多这类论述。
就目前而言,它们一定会受到欢迎,但随着它们投资规模的增长,情况又会如何?几乎必然会出现紧张关系。在更早的1000年左右,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基本一样,而且都很低,但估计表明,中国稍稍领先。它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指标可近似地衡量生活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历史学家为西方国家暂时性的迅猛崛起提供了无数的解释:更注重个人及其现世活动的宗教信仰。原因还有很多,所有这些因素无疑都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因素看起来不会很快发生逆转,我们最好学会适应这种新的资本流动方向——在学术著作中,这似乎被称为卢卡斯之谜(Lucas Paradox)。更令人意外的不是经济上的追赶,而是资本流动方向的改变。四是国内粮食商品间的直接传导。
居民收入水平将随经济增长而提高,并带动粮食等食品消费增长(肉蛋奶消费可视为粮食的转化物)。期强现弱的局面客观反映出了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粮食加工部门的需求不足的现实形势三是国际粮食商品之间的直接传导。涨幅最大的豆粕也只有32%,均显著低于国际市场。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某些时段,会成为市场投机的对象,从而加剧价格的波动,并会传导到现货市场。这些流动性在未来若缺乏有效机制进行回收,必将对全球粮食价格起到助推作用。
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的GDP增速仍将在6%~8%。例如我国的大豆因进口量持续增长且到2011年时进口规模已经较2000年高出4.1倍,已经超过当年国内自有产量2.8倍,所以国内大豆价格常被称为美国市场的影子价格。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产量51183万吨,其中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为15518万吨,相比2001年的用量为10372万吨。2011年进口量175万吨,占当年玉米产量19278万吨的0.91%。
期强现弱的局面客观反映出了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粮食加工部门的需求不足的现实形势。二是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呈现期强现弱态势。3.玉米深加工产能与加工量快速扩张形成结构性矛盾。届时国内玉米价格的变动也将较现阶段更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国际上金融资本进入粮食领域的数量大,在国内更多地表现为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粮食贸易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各国粮食价格的变动联动程度也不断提高。
例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生物燃料的替代需求,进而带动玉米需求,传导链条从石化开采业传导到轻工业,最终传导到种植业。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在加快。
在过去十年中,有六年产不足需。我国粮食价格未来10年走势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随技术进步、单产提高而稳步增长,但是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也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品种结构上也将存在明显差异。以河南为代表的普通小麦价格累计上涨101.5%,年均上涨6.6%。我国对植物油和油料进口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大豆、豆油和棕榈油的进口过多、增长过快。2.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粮食等食品消费增长。综合来看,我国城镇化的提高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著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未来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将带动国内消费水平升级。2003年以来,玉米深加工产能和实际加工量扩张过快,增幅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
五是饲料养殖业产品对饲料粮的传导。而小麦进口数量虽然增加,但占消费比重较小,因此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要小于玉米和大豆。
期货价格既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也受心理预期和投机力量的影响。例如小麦大量饲用替代玉米对玉米和小麦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植物油以及油料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给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很大风险。2012年库存消费比降至18.5%,相比上年度为20.4%,2009年为22.4%。城镇化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较大影响,从1990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农产品量来看,尽管粮食消费量在20年内下降了38%,但食用油、肉类和奶蛋类的消费量却大幅上升(禽类和奶类的增长尤为突出)。观察本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对我国粮价形成了短期影响。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可利用量215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8549立方米的1/4。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2008年以来不断注入流动性。
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国际粮价上涨所形成的输入型价格压力也在增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些影响因素仍将持续,在特殊情况下还会激化,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很难改变。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极端气候影响生产稳定、生物能源产业推动粮食新兴需求、金融资本不断介入加剧粮价波动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激化供需矛盾等。6~8月间,国内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约价格涨幅只有9%,大豆主力合约价格涨幅15%,豆油主力合约价格涨幅11%,小麦主力合约价格涨幅7%。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波动受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与现货价差的波动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资本尤其是海外热钱进入后的影响。稳定市场供给的政策,如粮食竞价交易政策等。考察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变动,我们发现主要因素在于:1.消费刚性增长、产量波动性提高、总量供需矛盾时现。例如通过进口大豆传导到国内大豆和油脂市场。
过去十年我国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高水平增长。三是上下游产业间呈现粮强肉弱态势。
即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表现如下:最显著的是由于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而引起的油脂油料输入型价格压力的增大。
例如国际期货市场对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传导。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总共用于饲料生产的数量已经占产量的30%,相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